首页 > oldSite > 新闻动态 > 基金会动态 > 正文
致敬导师!校友匿名向武大捐赠7800万元
发布时间:2022-01-19 10:23:36  点击数:

总有一种感动,隐秘而伟大! 总有一种情怀,生生而不息!

1月18日,武汉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收到总额7800万元的捐赠款,该笔款项为生命科学学院老校友匿名捐赠,用来支持母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120102606.jpg

今年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建院100周年。老校友为武汉大学生物系毕业生,出于感激当年武汉大学对学生的关爱和培养决定把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匿名捐赠给母校,并将捐赠项目命名“余先觉生命科学教育基金”,用于支持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助力学院发展事业,期待大学精神赓续传承。该基金每年支出400万元,用于支持生命科学学院举办高水平学术活动人才引进项目以及学生奖助学金,其中对被纳入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数据库的本科生提供大学四年全额学费。

微信图片_20220120103127.jpg

1月7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组织线上会议,老校友在线上长同院宋保亮、院党委书记姜星莉、商讨捐赠项目运行等问题。会谈过程中,老校友表示,他是余先觉先生的学生,余先觉先生的三种精神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开放进取的精神,他在艰苦的条件下创造机会支持学生的发展;兼容并蓄的精神,包容不同的学术观点;对祖国浓烈的爱国精神,余先觉在加州理工学院摩尔根实验室取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决然于1949年10月辗转回到祖国投身教育事业。

微信图片_20220120102823.png

余先觉,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湖南长沙人。193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1949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武汉大学教授、生物系遗传教研室主任,湖北省遗传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80年以来,对淡水鱼染色体组型进行研究并获得成果。主编《遗传学》,撰有《中国淡水鱼类染色体之研究》等论文。

1909年11月,余先觉出生于湖南长沙县一个农民家庭。父母以种田为生,育有8个子女,余先觉排行第三。因家境贫寒,父母只好把他的一个哥哥过继给经商的叔叔。而哥哥为他后来上学提供了不少经济援助。余先觉就在这样一个典型的南方农村家庭中长大,自幼学习刻苦、上进和坚强,并对大自然和生物有着浓厚的热爱。

1931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武汉大学生物系。在大学期间,他不仅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而且爱好运动,1935年毕业时,被胚胎学家章盈五教授推荐留校,担任生物学系助教。

微信图片_20220120103427.png

在他毕业后的10年里,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他随武汉大学西迁四川乐山。艰苦的战争年代,他不仅没有丢掉自己的专业,而且刻苦学习,努力工作,自编讲义,在组织学、细胞学和胚胎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充实了自己的理论基础知识。抗战胜利的第二年,余先觉获得李氏基金资助,被派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系留学,攻读博士学位。余先觉在加州理工学院进入了摩尔根(Morgan)实验室,成为斯特蒂文特(Sturtevant)教授的学生。

孟德尔为确立遗传学基本原理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则以果蝇为材料,发现了伴性遗传规律以及连锁、交换和不分离遗传规律,并提出基因论等,这是对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大发展,为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余先觉教授正是这一时期在摩尔根实验室成长起来的现代遗传学家。

当时该校生物学系创始人摩尔根刚刚去世,摩尔根的大弟子斯特蒂文特和摩尔根夫人在摩尔根实验室里继续从事果蝇研究。斯特蒂文特于1910年在哥仑比亚大学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之后随摩尔根来到加洲理工学院。斯特蒂文特的学生刘易斯(E. B. Lewis)和诺卫兹根(E. Novitski)直接对余先觉进行实验研究方面的指导。刘易斯后来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并于1995年因果蝇发育生物学研究成就获得诺贝尔奖。

先后有四位中国老一辈科学家在该实验室学习过,他们分别是李汝祺、谈家桢、卢惠霖和余先觉。余先觉于1949年完成博士期间的研究工作,写出了长达112页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取得博士学位。

微信图片_20220120103518.png

微信图片_20220120103525.png

▲余先觉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余先觉的博士论文课题是以X-射线技术研究果蝇的反向突变和位置效应,导师和刘易斯对他的实验结果十分满意。余先觉获得了一系列的新发现,包括在现代遗传学教科书中有名的触角足突变,这个以他的姓氏命名的果蝇突变体为AntpYu,被刘易斯推荐编入到果蝇遗传学研究工具书Genetic Variations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并于1968年由美国Carnegie Institute出版。该突变体的发现为后来刘易斯等研究同源异型盒基因与果蝇发育奠定了基础。编入该书中的还有由余先觉发现和命名的T(2;3)AntpYu 突变,以及B48g、Scar、T(2;3)B48g 和T(2;3) Scar 突变等。

余先觉非常爱国,取得博士学位后,他毅然决然准备回国,投入新中国的建设。当时他的哥哥是国民政府驻休斯顿总领事,多次劝其留在美国,但余先觉回国的决心从未动摇。“回家”的旅途是艰辛的,他知道祖国缺乏专业书籍,随身带回大量的专业书籍及文献资料,返回船只转到天津上岸时,正逢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他几经转辗回到武汉,再度投入珞珈山的怀抱,任武汉大学生物学系教授。 余先觉在武汉大学生物学系执教50余年。

微信图片_20220120103810.jpg

▲1941年,关于证明余先觉在校服务时间的证明书,王星拱签名(左上)其余三张为1949年关于聘余先觉、胡圣楚为理学院教授的函

余先觉是一位忠实的摩尔根学派学者。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全国对摩尔根学派的接纳,他选定鱼类为材料进行遗传学实验研究,招收了研究生。但不久又遭到十年浩劫,刚建立起来的遗传学实验室不得不终止。直到1978年文革结束,他才重新恢复招收研究生和进行遗传学研究。

1979年中国遗传学会成立,余先觉教授被推选为中国遗传学会第一届理事、《遗传学报》第一届编委会编委。同年,余先觉倡导组建了湖北省遗传学会,并连续担任四届学会理事长,为湖北省遗传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80年他还被推选为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第一届理事。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他编写了《遗传工程简介》纲要,向湖北省直机关、武汉大学等高校作了报告,为宣传孟德尔遗传理论、普及遗传学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和研究生们对中国淡水鱼类细胞遗传学开展了广泛研究,获得了中国淡水鱼类细胞遗传学的第一手资料,这是我国首次对中国淡水鱼类染色体进行的系统性研究。研究成果“中国淡水鱼类染色体组型的研究”于1988年获得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由余先觉等主编成《中国淡水鱼类染色体》专著,1989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已经成为鱼类遗传学研究领域的工具书。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他进一步对鱼类染色体的精细结构和基因组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鱼类染色体精细结构和基因组结构研究”,于1995年获得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余先觉孙女余丽表示,爷爷的学生们跟家里一直都有联系,这次校友匿名捐赠也是直接跟她联系的。她觉得很意外,也非常感动。“我和妈妈之前还劝过,但校友说这是自己多年的夙愿。”

跟随余先觉的步伐,余丽也一直在生命科学学院任教。她从小在爷爷身边长大,当时年幼的她并不太了解爷爷的工作,只是觉得,别人家的爷爷好像每天都有时间陪孙辈玩,但自己的爷爷一天到晚都好忙好忙,偶尔空闲会带着她做壁虎标本或爬珞珈山种小植物。长大以后才理解,受文革影响,爷爷作为摩尔根实验室成长起来的现代遗传学家已经无数次中断了学术研究,所以一旦回归科研岗位,便以加倍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在她的记忆里,家里总是不断有学生来来往往,有的是来向爷爷请教学术问题的,有的是来汇报实验进展的,而爷爷永远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对学生平等、温和,若到了吃饭时间还在谈工作,他会让妈妈端上一碗盖着鸡蛋的面条,边招待边和学生继续探讨问题,那年代一碗鸡蛋面可以说是相当好的食物了。

微信图片_20220120103901.jpg

▲20世纪60年代,余先觉在指导研究生

余先觉一生为人正直,心胸宽宏;性情平和,品格高尚;生活俭朴,忠厚朴实;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教学有方,诲人不倦。他先后指导了细胞学实验、胚胎学实验,讲授了组织学、细胞学、遗传学、动物学、昆虫学、生物学引论、农畜育种学和细胞遗传学专题等课程。

他的教学准备十分充分,讲课语言准确,概念清楚,逻辑性强。他总是这样说“如果不事先默记好,临时想着什么讲什么,很容易离题,也很容易出错”。他的教学得到了生物学系师生的一致好评。

余先觉十分注重抓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构建了武汉大学遗传学博士点,这也是我国当时第二批博士点,现在已经是国家重点学科,是拥有植物遗传学、动物及人类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等研究方向齐全的综合性遗传学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教授,以及余其兴教授、宋运淳教授、周暾教授、何光存教授、杨代常教授、胡中立教授、李立家教授、李阳生教授等都是在该博士点成长起来的。他晚年时还招收了唯一一名博士后周荣家,后来也成为该系教授。

“这位匿名捐赠的校友是我的学长,听说了这项义举我也很激动,他绝对是受了余老师的影响,这就是典型的余老师的学生!”周荣家说。1992年,周荣家进入武汉大学跟随余先觉从事博士后研究,那时已经80多岁的余先觉身体不好,但依然专门跟周荣家谈话,叮嘱他要先做好人,再做科研。

“这句话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周荣家记忆犹新,当时博士后流动站的条件很艰苦,许多研究几乎是从零开始,余先觉给了周荣家非常大的自主权,允许他在鱼类遗传学的框架内自由发挥,“老先生做人非常低调,但是学术做得非常好。他说,做人一定要有开创精神,这对我的学术道路带来了很深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220120103954.png

▲余先觉先生晚年

1994年8月10日,余先觉与世长辞,享年85岁。

— — —

据悉,2021年武汉大学校友新签捐赠突破15亿元

累计接受校友捐赠30.43亿元,排名全国第3

对母校与祖国的深情

在珞珈山下一代代学子间传承

不慕功名,饮水思源

是珞珈少年拼搏一程最好的答案

(内容整理自:武汉大学官微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武汉大学校友总会官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