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是刊授大学武汉分校和武汉文学自修大学的创办者,是武汉市首批拿到自学本科大学毕业文凭的人之一,个人经历曾入选武汉晚报“改革开放30年30人”。他退休后,用自己的退休金在曾经工作过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奖学金。他说,自己现在66岁,人生的第二个青春才刚刚开始,希望在80岁之前,基金规模能达到100万。
他就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级退休干部毛道福。
1952年出身的毛道福是老三届的初中毕业生,因为种种原因,热爱学习的他遗憾错过了参加恢复高考的机会。1982年,在刊授大学和省市领导的支持下,毛道福先后参与创办了刊授大学武汉分校和武汉文学自修大学。1988年,经湖北省教委批准,武汉文学自修大学并入武汉大学珞珈山自修大学,毛道福调入武大,先后在成教院、政治与行政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岗位工作。
基于毛道福为成教事业做出的贡献,2008年武汉晚报评选武汉市“改革开放30年30人”时,毛道福与李崇淮教授、李德仁院士、桂希恩教授一起上榜。
“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需要不断地创新,不但要有方法的创新,还要有内容的创新。”毛道福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一直有设立奖学金的想法。2012年退休以后,他接受一家培训机构的邀请到北京开始“再创业”,就是希望能完成这一心愿。2013年,武大迎来120周年校庆,还没赚到钱的毛道福觉得“子欲养而亲不待”,“要表达心意不能等了”,于是取出自己准备养老的公积金,又压缩了一部分在北京的创业经费,凑够10万元,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奖学金,希望能鼓励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有所创新的学子。
“我不抽烟不喝酒,平常在食堂吃饭,一天十块多钱也就够了。如果自己买菜做饭,还可以坐公交车去远一点的批发市场,买菜便宜很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毛道福和夫人一直生活简朴,还有一个孩子尚未成家,向来是能省则省。设立奖学金的时候,毛道福担心家人反对,保密工作做得严严实实:“连回校参加捐赠仪式都没敢回家,住的是学校附近的酒店。”
2014年,北京的项目进展不是太顺利,毛道福又回到了武汉。夫人在给他收拾行李的时候,发现了他藏在包里的捐赠证书。本来担心夫人会大发雷霆,“没想到她跟我说,‘我也有退休工资,不用花你一分钱,如果是你的心愿我支持。’”
得到了夫人的“首肯”,毛道福更有底气了。回武汉没多久,又有企业慕名请他出山;最近,他又将近几年在公司工作的劳酬20万元,二话没说捐给了自己的奖学金。
“我常常说,人生应该以60岁为界。前60年奋斗是为责任,为家人和孩子,为稻粱谋。60岁以后,人生的青春才真正开始,正该为梦想奋斗一把。”毛道福的微信名叫“路石”,这是他多年前刚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时候的笔名:“教育工作者就应该这样,甘为人梯,甘当铺路石。”毛道福计划,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奖学金作为留本基金,基金产生的收益每年至少能奖励7名本硕博学子,其中一等奖一名,奖励5000元,二等奖2名,每人奖励3000元,三等奖4名,每人奖励1000元。以后随着本金加大,奖励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就算是我以后不再打工了,我也要从退休工资里省出来,每年至少能给基金捐5万块钱,到我80岁的时候,使基金规模不少于100万。”
文:刘丹
—武汉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