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论坛第五期第3讲 | 袁勇刚:坚持才能让梦想照进现实-武汉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新闻动态
NEWS
GENERAL NEWS
综合新闻
创业论坛第五期第3讲 | 袁勇刚:坚持才能让梦想照进现实
发布时间:2020-10-15 14:43  浏览次数:

“农业不一定是一个苦行僧的行业。” “农业也不只是提供一碗米饭,更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瓦尔登湖,都有一个陶渊明。” “情怀要有,但情怀也需要经济基础。”

180AB

10月14日晚,2020年创业论坛第五期第3讲在工学部大创报告厅开讲。武汉大学2001级医学院校友、袁夫稻田创始人袁勇刚走上创业论坛的讲台,做题为《坚持才能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分享,讲述了他回乡创业的心路历程。

武汉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创业学院院长张绍东教授为袁勇刚校友颁发“创业导师”聘书,武汉大学医学部副部长熊瑛为袁勇刚校友送上一份珍贵的“珞珈时光”纪念礼品——袁勇刚校友在校期间的学生档案。

在人生上半场,袁勇刚校友先后供职三家世界500强企业,销售业绩屡次刷新记录,一路做到企业高管,事业巅峰时期却选择辞职回乡,回到家乡550亩流转土地,选择了垦地、插秧的田园农夫生活。创业过程中,无心插柳,发现乡村农业新商机,逐渐摸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商业模式,打造出“袁夫稻田”这一新型农业品牌。

他说,”我觉得现在的自己更充实,更接地气。我的商业模式可以带动一些这个行业的发展,告诉大家其实农业没有那么苦,就觉得很满足了。

课程实录

我人生的上半场


105F4

我人生的上半场对于我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在这里分享,希望对要毕业求职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大学毕业之前我就已经想好,不当医生,要做销售,因为家里父亲生病,做销售挣钱更快。那会儿在我的认知中,相比国内的公司,外企在管理、销售理念、系统培训方面更为专业,我就一门心思要进外企。然而,我最初的求职之路走得十分艰辛,在广州呆了半年多,几乎是把所有能找到的外企都面试了一遍,但没有一家要我。那个年代招聘也不像现在有很多求职网站,那时候基本都是寄信投简历,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和不记得多少场无果的面试。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一家公司发来了面试通知,经历过之前那么多次打击,我本没抱太大希望,两轮面试结束的一个星期后,我已经坐车回湖北,结果刚到武昌,收到通知,我被录取了。

我现在依然记得面试时候地区经理问我的一个题目,他说,“你觉得做销售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我说:”应该具备心态,被无数人拒绝过还能够继续去往前走的这种态度。” 我想,或许就是这句话比符合他们的岗位要发展的方向,打动了他们吧。

农业也可以有诗和远方

人生的下半场,我成为了一个专职的农场主。我自认为袁夫稻田项目是个“小农业”,相比动辄有上万亩田的大项目,我的农场实际只有550亩,不过小农业也能是大事业,在我们的探索下,农业不再是一个苦行僧的行业,农业也可以有诗和远方:

这里有三角屋、天空之镜,我们把房子盖在稻田中央,躺在床上,打开天花板,可以看到漫天的星星;这里有火车餐厅、稻田餐厅,我们把餐桌搬到稻田中央,听着蛙声、看着稻浪,享受自然健康的美食;这里有音乐空间、小剧场、插秧节,亲子活动,围绕农田开辟出更多的体验空间,让更多人愿意回归田园并真正融入。

总结来说,袁夫稻田是在农业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一些项目,我们不仅仅是提供一碗米饭,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有温度、有品质、有内涵的。

农业投资大、回报慢、见效长?

通常大家对于农业的理解是,传统行业,投资大、回报慢、见效长。但一定这样的吗?我们袁夫稻田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从2017年4月签订土地合同、6月份开始建设,到2019年底,我们的客流量从6万增长到10万,这些流量我们是没有花一分钱的。即便是2020年遇到新冠疫情和洪水,我们依然有信心可以保持10万的客流量,营收有望突破1000万。成长3年,我们实现了平均每年160%以上的增长。同时,我们的产品已经覆盖到全国20个省、64个城市,预计三年后营收可以突破一个亿。

袁夫稻田现在是“1+3”模式,“1”是基地本身,提供农场基地民宿、餐饮、产品、体验观光、研学等综合服务;“+1”是咨询,成立咨询公司,协同同业发展,形成共赢联盟,聚沙成塔,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2“是米奶店,把大米这种初级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做成面膜、米奶、米布丁等衍生品,单品价值最大化,虽然田不多,但是亩产却可以越做越大;”+3“是指体验中心,跳出农业传统模式,在稻米衍生产品陆续上市后,在城市中开设大米体验中心,让更多亲子家庭参与进来。

所以,我相信,小农业也可以做成大事业,未来农业也能像雷军的小米一样,做出品牌,打造一个体系,农业的品牌做起来了之后,就会有”1+N“种可能性

F956

用心做一件事,就一定能成功

讲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想问,为什么我突然放弃好好的工作回乡种田?袁夫稻田到底是怎么来的?

我回乡种田做农业的想法是从2011年开始,有一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梭罗的《瓦尔登湖》,读完这本书后,我真正意识到一个人精神上的富足其实和收入这些物质条件没有太大的关系。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虽然收入高,但是每天都忙得脚不着地,一周可能要出差七、八个城市,恐机症越来越严重,就非常想寻求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找寻一些自己的诗与远方,回农村过田园生活的这颗种子就埋下了。

从那之后我就一直在找地,广州附近人生地不熟,不敢冒然买地,于是每年过节回家的时候,我就会在老家周边找,托人问,就这样一年、两年,六年过去了过去,终于2016年有人告诉我有一千亩稻田需要流转,我立即说要550亩。

但真正做决定、签合同,我纠结了三个月。进入全然不懂的农业,我心里也完全没底。后来一位同学跟我说的一句话是影响我做出决定的关键,他说,“用心做一件事,你一定能够成功。” 也许是出于对这句话的认同,给我了信心,最终签下了550亩的流转土地,开始种水稻。

4月份拿下土地,5月份我只身一人到长沙买回种子,开始育秧。刚开始什么都不懂,育秧只能采用人海战术,成本特别高。我们还尝试了很多种插秧方式,租来各种工具、器械,因为不会用、不会保养,总是把机器弄出各种闻所未闻的毛病,维修师傅都很无奈。因为是从零开始,在一个自己毫无经验的行业创业,前期确实“付了不少学费”。

但也是在不断地摸索中,各种意料之外的转机出现了。

我们的办公室最早是在村书记家里,时间长了寄人篱下感觉不好,于是我在稻田中央盖了一间超级拉风的办公室,想把更多年轻人吸引过来上班,跟我一起创业。为了点缀一下环境,让办公、生活都更惬意一些,我又在附近种了向日葵。结果呢,我错了,跟我一起工作的人没招来,反而招来一群客人,一个月来了6万人,我们在的永安村,建村40年没有堵过车,结果连续堵了1个月。

意外地,我们这里“红了”,来了一波又一波的人,有游客就问:”你们这里是做什么的呀,是农家乐吗?为什么不弄点吃的?” 我一想,对啊,我可以搞餐饮,让大家知道我这里的大米好吃,每人走的时候带走一斤米,六万人的话,那是相当可观。那要用什么方式来做餐饮呢?记得那是一天的凌晨三点半,我刷着微博、手机上随便翻着东西看,忽然灵机一动,不如买辆绿皮火车开家餐厅!接下来,通过有购买资质的公司,我们满世界找二手火车,最终在河南买到了车厢,在杭州买到了车头,武汉买了铁轨,就请来退休铁路工人,我们自己动手铺轨道。

一共七节的火车我们是怎么运回来的呢?可以说是遇山开山,遇水搭桥。公路的弯道太窄太陡,车尾巴摆不过去,我们就铺路加宽;一路上还有很多电线杆、电信杆,为避免被火车烟囱挂断,只能夜晚趁着道路没人的时候,人力一根一根抬起来,把火车运进村的那天晚上,也是特别惊险,运输车陷在土里,发生侧翻,差点出大事,我们连夜从镇上租来钢板铺路,才最终到达田里。现在回想起火车运回来的整个过程,是真的太苦,现在如果有其他项目也想买火车,我肯定劝对方三思。

不过这个火车买的还是很值得,因为有了火车,整个袁夫稻田就有了灵魂。火车餐厅开业,一下子就爆火。接着,我们发现了大家住宿的需求,于是把办公室也改成民宿。2018年6月开放,武汉的一家公众号对我们进行了报道,一个星期就有10万+的阅读量,房间紧俏之后,我们开始做星空帐篷,火车也改成房间,把天空之境也搬到了稻田。还根据游客的需求,改进了草棚,搭建了自带小剧场的玻璃房,2019年底又建起了三角屋,在疫情结束后对外开放营业,入住率很高。

“我觉得自己更充实,更接地气了”

回想自己创业的三年历程,一度觉得后悔的情况不少,比如费了天大的劲儿买回火车做成餐厅,我嫌弃太像农家乐关掉了,后来又花了半年才做起来,还比如突遭淡季又遇资金问题。零基础进入自己完全不了解的行业创业,一切从头做起,风险真的非常大,遇到问题只能迎难而上,一个接着一个地去解决,再加上缺乏合理的前期规划,自己走了不少弯路,也留下了一些问题。不过,不论遇到什么情况,我都选择了坚持。

从去年开始,我逐渐体会到袁夫稻田于我的意义,它让我变得更充实,更接地气了。

以前在外企接触的基本都是客户,工作和生活都是围绕着业绩,现在我在老家和村里的乡亲们一起共事,招来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每天可以和来自天南海北不同职业、不同身份、带着不同人生梦想和情怀的客人交流、分享,虽然未来可能还是要面对接连不断的难题,但日子更充实了。更因为,看到袁夫稻田在行业内有了知名度,告诉更多人农业其实没有那么苦,看到我们的项目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周边老百姓的产品出来,我们的模式可以为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一些作用,感觉很满足。

(录音整理:杨菁菁 编辑、摄影:金秋 审核: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