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晚,刚刚为母校捐赠3000万元、出席完捐赠仪式的喻鹏校友又马上赶到工学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报告厅,当晚由他为武大的师弟师妹们带来创业论坛第五期第9讲的课程,与同学们分享他的创业历程和创业心得。
武汉大学副校长李建成为喻鹏校友颁发“创业导师”聘书和“珞珈时光”纪念礼品。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杜晓成、校友事务与发展联络处处长邓小梅等到场聆听。
以下为课程实录:
这是我时值35年之后再一次站上学校的讲台,还是武汉大学的讲台,对于我来说是人生非常重要的时刻。我与武汉大学一直有着不解的缘分。1985年从师范学院毕业后,我成为了武大旁边水果湖高中的一名物理老师,那个时候,每天上下班都是骑着自行车穿过武大,每到周末就会带着孩子到武大操场踢球,经常和武大的师生一起切磋球技,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所以,我对武大一直有着特殊的感情,2006年我开始攻读武汉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终于成为了一名武大学生。
92年的人生转折
在高中教了7年物理之后,1992年,我的人生迎来了一个重要转折。92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邓小平南巡。1987年确定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探索的过渡阶段,社会上争论声、质疑声一直存在,而邓小平的南巡无疑是让各方都看到了国家的决心,整个社会都为之点燃了。那时候,有很多知识分子都渴望能到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能力,大家熟悉的陈东升、毛振华就都是92年下海创业的一员。
我91年底也遇到了一个机会,去到了东湖高新区工作。然而最开始东湖高新区什么都没有,只有这个名称和一排平房,一切从基建做起,我的工作主要就是负责“三通一平”(是建设项目在正式施工以前,施工现场应达到水通、电通、道路通和场地平整等条件的简称)。街道口的火炬大厦,就是现在的新世界百货商城,就是我负责执行的第一个项目,当时觉得自己一来就能负责这么大的项目,很有热情,做得特别认真。然而没想到的是,93年国民经济软着陆的政策一出,银行一下停止给房地产贷款了。大家知道,房地产是很依赖银行贷款的,贷款停了,工程就得停,火炬大厦也就这样搁浅了。这么一来,我就面临很尴尬的境遇,既没法回去当老师,又感觉做不了机关的工作,一下不知道未来该何去何从。
下海创立伟鹏集团
我想,项目虽然停了,但是我的人生不能停。于是在95年我放弃了国企武汉火炬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的职位,正式下海创业,创办了伟鹏集团,并立即着手自己的第一个项目——伟鹏大厦。那个时候我才29岁,做这样一个大楼,负债一个多亿,背着巨额的利息,压力空前,跟父母打电话的时候都完全不敢讲,要知道那个时候工资也才300多,欠1000块钱对于父母来说都是天大的事儿。好在我坚持把楼做起来了。
接着,98年我们国家住房政策开始发生变化,国家逐步停止分房,需要老百姓自己买房子。我看准机会,2000年做了伟鹏苑住宅小区这个项目。伟鹏苑是当年武汉市第一个做集中供暖的,很有标杆意义。2007年,我们又到江夏发展,投资了100亿,做了一个120万方的住宅项目,鹏湖湾,它整体的设计、景观环境的质量都很高,到现在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商业住宅项目。从那之后,我的房地产事业算是做得风生水起。
2007年,我目光转向证券市场,投资了长江证券,后来长江证券成功上市。
后来,我去了美国发展,硅谷,大家都知道,美国高新技术聚集的地方,催生了很多新技术、新产品,同时也是风投公司聚集的地方,我在那里创办了两个公司,一个是在洛杉矶的硅创资本,一个是在旧金山雷鹏资本,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应该说,在改革开放前二十年里的风口——房地产和证券,伟鹏集团都把握住了,才能一路向前,发展得越来越好,到2009年伟鹏集团的净资产已经超过了50亿元。
15年回汉迎来新发展
我是15年从美国回来武汉的,为什么是15年、什么选择武汉呢?是因为我认为武汉具有鲜明的后发优势。比较北上广深几个城市之后,我注意到,畏于这些地方的高房价、高人力成本,很多企业,包括富士康、华为等等,都把部分工厂或者业务都转移到了武汉,我预感这会催生武汉新一轮房地产热。
15年回来武汉的第一个项目,我一次性付款42个亿,拍下了汉口二桥附近的一块地,做了当时武汉卖得最贵的住宅小区御玺滨江。当初拍下这个地,很多朋友都替我担心,开玩笑说我是不是从美国回来有点水土不服,砸得太猛了一些。但从业这么多年,我心里对未来的趋势有一个判断,我对自己的决定很有信心。后来事实证明我是正确的。
另一方面,伟鹏集团的金融业务也在发展,16年我在上海成立了一个证券公司——申港证券。这个机遇还挺难得的,因为自1998年监管证券公司的职责由人民银行移交证监会以来,除了信托与证券公司分业、财政转制、风险处置、外资参股和业务剥离等原因,证监会没有再批准设立过新的证券公司。申港证券后来是国内首家根据CEPA协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设立的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
还有一个项目,也是我们现在在做的,叫“硅谷小镇”,是目前武汉市最大的科技园区,主要是做写字楼和孵化器,目前也已经交付使用。现在的科技园和传统意义的科技园是不一样的,要有风投,有推动企业孵化的资本力量,其实也是向美国硅谷的模式看齐。
在美国的时候,我出任了美国加州湖北同乡总会的会长。2017年武汉市成立了招才局,想要吸引更多国际一流的优质人才助力武汉市的发展,美国加州湖北同乡总会也有幸协助在硅谷举办了华创会的海外硅谷专场以及“楚才回家”等活动,算是为武汉市招揽人才,为中美之间人才、文化交流贡献了一份力量。
以上就是我个人一个简单的创业历程,也是伟鹏集团这几年的发展状况,简单和大家分享了一下。
我心中的企业家精神
或许有同学想知道,我那么年轻下海创业,然后企业一直做到今天,有没有什么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其实,从老师转型做老板,要成功,真的是很太艰难了,企业的生命力是有限的,很多企业老板也是做了两三年就销声匿迹了,企业要活下来可以说是九死一生。我创业也已经有快26年的时间了,有三点体会想跟大家分享。
一是要把握大势。同学们想创业的话,除了想明白自己的要做什么,还要看清楚大方向。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是必然趋势,也就意味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我们选择做房地产开发的就是选准了方向,事实也证明房地产行业在过去的30年产生许多超级企业家。不是说我们有多聪明,而是说看准了大势。那有同学可能会问,我要怎么看清大势呢?首先就是要学习、去研究,中国现在走的城市化进程的路,美国、欧洲、日本都已经走过来了,研究这些国家的发展路径、发展模式很有参考意义。
二是要学会坚持。选对了行业还要坚持。年轻人刚开出创业肯定都是激情澎湃的,但常常一遇到挫折就开始迷茫,忘记最初选择的方向,或者会受到其他事情的诱惑,三心二意,不坚定。另外一点,万事开头难,最初的时候没有资金、没有员工,什么都很困难,没有点韧劲和抗压能力是绝对不行的。
三是要自律。大家可能觉得做企业、做老板的人很自由,每天的事情都自己安排,想做啥都行。但其实大部分的时候,企业家都是非常自律且孤独的。到今天为止,我每天依然是早上8点出门,晚上下班通常比员工更晚,我的司机和秘书跟着我都很辛苦。作为企业老板,要对自己手下那么多的员工负责,你的一个决定可能就会把企业带到某个方向。因此你需要冷静的思考,有时候得跟团队商量,有时候又必须自己拿定主意。所以很多时候我都会一个人跑步、一个人打高尔夫、一个人旅行,可以安静地思考。企业家对自己的要求高,这个社会对企业家的要求同样很高,逼着你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我过去是学物理的,知识结构不足以应对之后很多场景,所以从30岁到40岁这十年,我在武大、华科以及清华大学分别都读了研究生,工作之外的时间都用来学习。
虽然做企业家很辛苦、很孤独,但是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为个人、为家庭、为社会贡献出一份力量,我觉得还是很荣耀的。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录音整理:戎天宇 编辑、摄影:金秋 审核: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