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oldSite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友鲲鹏大讲堂第二讲 | 汤敏:为未来学习
发布时间:2018-06-04 10:34:40  点击数:

未来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如何为未来学习?

5月30日下午,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兼职教授,武汉大学数学系1977级校友汤敏重返母校,作为通识大讲堂第七讲暨校友鲲鹏大讲堂第二讲的主讲人,为学弟学妹带来题为《如何为未来学习》的讲座,他以自己近年来参与的各种改革实践为例,提出了为未来学习的新方法与新模式。

1.jpg

讲座由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文建东主持。1977级校友代表程金谷,汤敏校友的夫人、知名经济学家左小蕾,武汉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张绍东、副院长陈学敏,校友事务与发展联络处处长邓小梅、副处长徐毅等师生代表全程聆听了讲座。

2.jpg

人物名片:

汤敏,国务院参事,1978年2月考入武汉大学数学系,1982年留校后在武大经管系任助教;1984年赴美国伊里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经济系学习;1989年获经济学博士后被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聘为经济学家;2000年任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2007至 2010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2007至2011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自2010年起,他被聘为国务院参事。

3.jpg

观点一:社会高速变化带来更多挑战

1978年2月,汤敏考入武汉大学数学系就读。毕业后,他做过武大经管学院助教,在亚洲开发银行任过职,担任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现在是国务院参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向政府建言高考扩招,因此被媒体称为“高考扩招之父”。

虽然身份和角色变换过很多,但汤敏认为,即使是像自己这样频繁更换跑道、不断学习的人,面对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可能还远远不够。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你们面临的未来跟我们当时的未来完全不一样。”讲座一开始,汤敏就对在场年轻的学弟学妹们打起了“预防针”。他例举了未来可能发生的几个重大变化:

“现在一辆车的利用率不到10%,未来自动驾驶技术成熟了,还会需要这么多汽车吗?”汤敏说,一旦汽车24小时都能自动驾驶,未来世界可能只需要现在10%的汽车,那90%的汽车厂、零件厂、轮胎厂、炼钢厂……都将不复存在,甚至旅游、房地产都有可能受到巨大影响。

新的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生活。20多年前,IBM超级计算机“深蓝”击败了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工作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不仅仅是流水线上的工人,会计、审计师甚至医生都面临着同样的风险。汤敏引用一段资料表示,有数据称,未来70%以上的工作都将被机器人取代。他断言,未来一个人一生至少要换8次以上的工作。

4.jpg

观点二:适应未来的学习是终身学习

“如果我们还用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那等于抹杀孩子的明天。”这是胡适的老师、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的名言之一。“当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教育就要发生变化。”汤敏认为,未来的教育正破墙而出,主要表现是以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革命为代表的当前风靡全球的互联网教育模式。

5.jpg

他举了个自己身边的例子。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成名之后,很多年轻人希望跟随他学习唱歌。因为时间有限,戴玉强想到了开发一个“戴你唱歌”的APP,每周在自己的录音室教一个歌手唱歌,并把课程上传到APP上,“据说目前已经有4亿的点击量,2000万人跟他学唱歌,就是说他一个人可以影响2000万人。那既然可以戴你唱歌,为什么不能带你学电焊,带你创业当老板?”汤敏认为,这种模式可以称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师徒制”,社会上一些相对低层次的学习都可以通过这种模式。

不仅如此,互联网教育对于改善教育公平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汤敏介绍,目前中国国内学生人数在100人以下的村小教学点还有12万个,他所在的友成基金为此实施了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简称“青椒计划”。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最偏远的乡村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观看上海的老师上美术课,可以跟随美国加州的志愿者上英语课,甚至跟人大附中的学生上同一堂课。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们是幸运的,因为全新的时代,提供了各种新机遇和新可能,但你们可能也很倒霉,因为要抓住这些机遇,就要为急剧变化的世界做好准备。”汤敏寄语学弟学妹,现在的教育大体还是传统的模式,但变化的世界很快将推动教育的变化:“适应未来的学习方式必将是全新的、终身的学习。”

◇现场提问

6.jpg

要善于学习“学习的能力”

汤敏的讲座引起了在场学生们的浓厚兴趣。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未来的学习模式与他进行了互动交流。

7.jpg

Q:您说到互联网时代如果要为未来更好地学习,需要更好的利用互联网资源,但大学生现阶段的课业压力很大,即使有慕课这样好的学习资源可能也不一定能有效地使用,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A:我们当年进校的时候,武大实行的学分制改革很灵活,学生可以跨专业学习,同样算学分,这就使得大家可以尽可能多地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现在也还是这样。除此之外,我知道有高校在尝试“学分银行”的制度,在不增加学业压力的情况下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

在我看来,互联网教育也好,学分制也好,目的是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Q:如何能在碎片化的学习环境中,做到专注地学习?

A: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出现,让信息变得碎片化,学习也变得碎片化了。但是碎片的时间不一定只能学习碎片的知识,如果有人能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同样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学习。

现在的慕课还是相对简单,只是把老师的课录下来,放到网上去,未来可能一节课就10分钟左右,讲一两个知识点,这样更有利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学习。

Q:您提到互联网教育可以把优秀的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共享,但优秀的教育资源可能是跟配套资源相关的,比如优秀的微积分课背后可能有答疑解惑的教授、助教,如何能够实现这些配套资源的同步分享?

A:互联网课程既然能讲课,肯定可以答题。比如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联手创建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平台edX,几十万人同时上课,也有人会提出问题,可能老师没回答,会做的学生已经回答了,因为这是个全球性的课堂,你不懂的会有其他人懂。就是说,互联网教育不仅可以共享课程,同样也可以动员更多的配套资源。一些需要动手的实践、实验,AR模拟现实技术也可以实现。可能效果没有面对面好,但基本需求可以满足。

Q:我本身也在从事慕课的制作,在慕课的可持续性方面您有什么建议?怎样动员更多的老师加入到这种教育改革中来?

A:大学做慕课的积极性其实是很高的,一是可以扩大学校的影响力,二是有国家政策的推动。除了大学之外,还有商业的力量在做慕课,我觉得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中小学义务教育、大学教育由国家力量推动,终身教育由商业力量来推动。

但教育的变革需要一步一步来。年轻人掌握先进的技术比较快,可以由他们来起示范作用。比如我们做的“青椒计划”,培训乡村优秀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上去了,得到了重视更多,奖金更多,其他教师自然就不得不去学,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文:刘丹

排版:熊沈宇航

—武汉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