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oldSite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 正文
珞珈创业故事系列之十五 | 石松:创业需要天赋、选择和坚持
发布时间:2019-03-05 14:48:16  点击数:

微信图片_20190305145623.jpg

石松

(广东达元食品药品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武汉大学1981级生物化学专业校友,现任广东达元食品药品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省食品安全学会副会长,2009年获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农业技术进步工作突出贡献奖个人二等奖,2010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个人一等奖。

石松:创业需要天赋、选择和坚持

民以食为天。对于人类来说,“吃”不仅是物种延续的重要基础,也是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更是精神追求和创造力实现的重要前提。从“能吃饱”到“吃得好”,中国人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的极大丰富,食品安全日渐受到广泛关注。但对于公众而言,由于食品安全知识的匮乏以及食品溯源规范的缺位,对于舌尖上的一日三餐究竟是否安全,往往知之甚少。

“创业一定要抓住痛点。”这是广东达元绿洲食品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松25年始终坚信的原则。从中山医科大学的讲师,到客户遍及华南各省的生物技术代理商,再到首创快速检测技术的食安科技董事长,每一次身份的转变,都离不开他对时代信息的敏锐触觉和对客户需求的准确把握。石松相信,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法制的建设,很多问题会逐渐消失,食品安全将慢慢回归社会主流。而未来达元将从食品安全往安全食品的方向发展,在大健康领域,还有很多机会。

自由精神下培养的活力基因

“人生中最美好的七年在武大度过的。”1981年夏天,石松收到了梦寐以求的武大录取通知书。他同时获悉的还有一个消息:曾在恢复高考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刘道玉于同一年出任武汉大学校长,这也是当时中国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

石松说,进校之后,他逐渐感觉到这位校长的办学理念在那个年代非常超前。当时,所有的同学除体育课和政治课外,其他所有的专业课或基础课都有权不去。主修课75分以上得学分;选修课60分以上得学分,拿满学分就毕业。不仅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来学习,而且“刺激”老师讲好课、吸引学生。石松说,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方式,让学生们普遍有一种“幸福感”,也正因为如此,他对在武大生活的许多小细节至今都历历在目,比如住在樱园,每年樱花盛开就坐在寝室里看人海如潮;比如选修了物理系的基础课《电磁学》和病毒系的实验课;比如食堂吃饭有助学金,肉菜两毛钱一份,素菜一毛钱一份……

还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我们中午经常去踢球,一个球门前经常有好几个队在踢球,各人踢各人的,这已经成了一种传统。”石松是武汉大学足球队的一员,同时加入了武汉大学文工团,负责拉小提琴,并且在生物系学生会出任文化部部长。他说,武大在各个方面显现出来的自由精神,不经意间给学生注入了创新自由、富有活力的基因。“当未来走向社会时,这些细节会让武大的学生与别人不同。”

为吃上豆沙月饼开始创业

大学毕业后,石松被分配到中山医科大学的分子生物实验室工作,那时候流行抽洋烟,广东是开放前沿,洋烟的价格比武汉便宜很多。石松脑子动得快,每年寒暑假就会买一些洋烟回去,卖给武汉的商店赚取差价,“用现在的说法就是‘代购’。”石松说,这一点也让他感觉到了自己的经商天赋。但真正让他走上创业道路的动力来自于一块豆沙月饼。“广东的月饼很好吃。”石松很喜欢吃豆沙馅月饼,2.5元一个,而他一个月的工资只有92元。这意味着如果他一天吃一个月饼,一个月就要花上75元,这对刚刚硕士毕业的石松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压力。

当时有一个政府担保政策,由银行出钱给各个大学买一批最先进的设备,集中在一个中心试验室。设备到了,人员技术却没有跟上,所以中山医科大学跟其他单位一样,开办了培训班以适应需求。“我们培训班最受欢迎,原因是其他培训班都是讲课,而我们能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习结束后,学生们回单位开展工作,但发现广州当地无法买到工作所需的仪器、试剂和药材。石松发现了这里面的商机,他马上联系了一家德国公司和一家国内企业,动员他们把产品放在自己店里,他则做起了代理。一旦有人有购买需求,他就负责帮忙销售收款,定期与公司结算并补充货源。

一段时间之后,培训班学生的事业慢慢发展,石松的生意也越做越大。1992年年初,他跟朋友合伙开始创办公司,一个月可以挣好几千,已经够买好多的豆沙月饼了。石松也逐渐认识到,如果继续留在中山医科大学的体制内,会受很多限制,当年10月,石松正式辞职下海。

在之前的学生、合作企业等资源的基础上,石松的代理做得顺风顺水,客户遍及华南各省,与湖北、湖南地区也有合作,是广东内生物技术领域数一数二的代理商。然而,在在一片看似大好的态势中,危机慢慢显现。“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毛利很高,到了2000年以后,竞争日益激烈,东西不好卖出去了。”石松发现,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背景下,以前做代理那种靠地区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差价来赚钱越来越难,而且没有积淀,如何寻求新的出路,是石松面临的最大难题。

从食品安全到安全食品

2004年,一个难得的机会降临了。

当年,中山医科大学的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争取了一笔一亿多资金的投资,这在当时算是一笔很大的钱。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是石松曾经的同事,在一次聊天中,他们提到公司资金充裕,但是缺少好的项目。石松建议考虑当时还方兴未艾的食品安全方向。这个点子引起了达安基因的兴趣,2005年,石松与达安基因合资创办广州达元食品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微信图片_20190305152035.jpg

从纯粹的代理销售转行做研发生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两种模式对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对人的要求完全不同,销售注重灵活,见山开路见水搭桥,不行就绕着走,而研发必须一板一眼,踏踏实实,认真完成好每一个产品。”石松说,自己花费了将近三年时间做调整。中间也有很困难的时候,最难的时候,公司账务没钱了,石松要把自己的积蓄先借给公司。“在困难的时候,放弃是最容易的事情,所以坚持很重要。公司必须要有核心技术,要有独到的商业模式,才能在商海浮沉中生存下来。”

目前,达元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对苏丹红、三聚氰胺这类非法添加问题做检测,但他认为,真正的食品安全应关注食品在生产、加工、储运等环节的风险对人体所造成的潜在危害。“你们听过二噁英吗?这是垃圾燃烧出来的一种强致癌物,在欧美国家经常有报道。中国也有垃圾焚烧,但很少有媒体会报道中国有二噁英问题,并不代表这个问题不存在,而是因为二噁英的检测设备一套就需要大概两三千万,检测门槛很高。从某个方面来说。欧美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所以需要我们提前做准备。”石松相信,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法制的建设,这样的问题会逐渐消失,食品安全将慢慢回归到社会主流。而未来达元将从食品安全往安全食品的方向发展,在大健康领域还有很多的机会。

对话石松:创业者首先要学会发现“痛点”

微信图片_20190305151640.jpg

Q:您认为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

A:创业者有些特质,但很难去做一个详细精确和科学的定义。但还是有些共同的特质的,首先是坚持。“选择比努力重要”,这是最近比较时髦的一句话。选择对了,你可能搭上了一艘快船,不拼命划船也能顺利向前走,一旦选择错了,就算很努力也前进缓慢。但还有一个特质很少人提,那就是坚持。任何人的创业都会碰到困难,这是毫无疑问的,坚持住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是学习能力。如果创业方向能和自己所学专业结合是很好的。但我现在看到的绝大多数的创业和专业并没有很大关系。就算是和专业相关,也并不意味着学校里学习的知识能够马上用到。我觉得武大的氛围,其实培养的也是学习能力,而不是一味灌输课堂上的内容。这种能力很重要,因为你在创业时,很难去找老师告诉你碰到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

Q:在校期间创业和毕业后创业有什么不同?

A:读书和毕业后是两个不同的阶段。读书时候应该去试试水,去多接触人,提升自己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比如参加学生会、做社会调查,都是非常有益的。如果毕业后想创业,我个人认为要选择自己的兴趣所在,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兴趣就是挣钱也没有问题,但除了挣钱之外你还有要考虑自己对什么行业感兴趣,不管是互联网、大健康还是其他,一旦选择好了行业,我非常提倡去这个行业内比较好的公司上一两年班,多了解一些行业的事情,也多学习一下人家成功的经验,可能两年后的想法就会发生变化。

Q:您对大学生创业有什么建议?

A:武大学子未来的创业,首先我认为要做一件有门槛的事情,和专业知识相结合,这样竞争相对小,其次,团队很重要;最后,要找到钱。上课时老师讲投资最重要的是商业模式,但后来很多人发现这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团队能力。有了好的团队后,我相信一定能找到资金。

这里有几句话与你们分享,对你们创业也许有一些参考作用。达安基因前后投了200多家生态圈企业,那天我问他们的总经理投资了200多家企业之后的体会,他总结了三句话。

第一,在创业期或初创期,任何公司的商业模式都是不靠谱的。通常现在创业者都要先把商业模式做出来,而且通常这个准备创业的人都认为这个模式很完美很独到,其实不然。

第二,这些模式所基于的用户的痛点和需求,是真实的。就是说,做出来的那个模式不一定能解决痛点,但是通常敢创业的人发现痛点的能力是有的。用户的需求存在是真实的。

第三,最后成功与否,就是看团队,看人,也就是我前面讲到的学习能力、团结能力。举个例子,开始我们觉得应该往东走可以成功,但是一段时间后发现错了,这个时候首先你要知道自己错了,然后要知道哪边是对的。是往南转,往北转,还是退回原点,这个很重要。

根据他们的投资经验,最后成功的模式跟团队最开始讲的模式可能不是一回事儿,但痛点就在那儿,都围绕着痛点做事。所以反过来讲,我们如果未来要创业,其实我觉得就是发现痛点,先按照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知识结构,设计一个模式,看能不能解决。通常第一次的模式是不正确的,但是在这个模式的尝试过程中,你会发现问题,知道怎么调整是对的,才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文字/王诗蕾 图片/王诗蕾 录音整理/陶晓玄 排版/熊沈宇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