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业为何日益成为资本追逐的“香饽饽”?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大健康产业又将如何发展?
11月7日,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兼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挺军博士结合泰康健投的转型发展实例,为我们分享了泰康在健康产业十余年探索所收获的经验和认识。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宋敏,武汉大学校友事务与发展联络处处长邓小梅、副处长徐毅等老师,以及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秘书长蹇宏、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华中投资中心总经理杜鹃、泰康同济武汉医院筹备组副院长彭小建等出席聆听了本次课程。
宋敏向刘挺军颁发了创业导师聘书
健康产业:人口老龄化驱动下的朝阳产业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对比中美65岁以上人口占比的变化趋势及预测,从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到深度老龄化,欧美国家普遍花了超过50年的时间,而中国将仅需25年。现在我们有超过2.4亿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预测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4亿。
人口老龄化对健康产业有两大影响。第一,老龄化带来了医疗开支绝对水平的大幅增长。老年人的医疗开支是社会平均水平的5~8倍。我们人生中有一半的医疗开支是在退休以后花掉的,其中约25%的医疗开支是人生最后一周花掉的。第二,老龄化带来人群疾病谱系结构和健康影响因素结构的改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预期寿命的延长,心血管、糖尿病、癌症这类慢性疾病成为当今最主要的健康杀手。我们活得长了,但是我们慢病缠身;我们不仅要求活着,更要求幸福、高质量地活着;不仅要生物维度的健康,同时还要心理和社会维度的健康。健康需求层次的进一步提升,成为健康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然而,虽然存在庞大的需求,但我们健康产业的发展在需求侧和供给侧都存在重要的痛点。
需求侧的首要痛点在于未富先老。人活得越来越长,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我们的“钱”没有准备好。我们现在面临巨大的人口抚养压力,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赡养压力很大。然而,我们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的储备是远远不够的。美国3亿人口的养老金储备总额达31万亿美元。但是中国有13亿人口,“三支柱”加在一起,也不过是8.9万亿人民币,与美国相比去之甚远。
供给侧的另一个痛点在于未备先老,这场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来得非常快。在过去的40年,我们才刚刚解决衣食住行和基本的温饱问题,但是老龄化即刻就到来了。准备不足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就总量而言,我们的养老设施、医疗设施数量不足;第二,在服务的层次上,针对中高端需求的服务供给更是严重不足;第三,从结构上看,我们建了很多针对急性期疾病治疗的综合医院,但是“院前”的预防保健、全科医疗、家庭医疗服务以及“院后”的康复、长期护理和养老服务的供应不足,所以整个医疗健康体系存在结构性失衡。
面对这样一个需求庞大但同时存在供给不足和结构性缺陷的市场,未来一定存在巨大的产业发展的机遇和产业变革的内在动力。健康产业在全球各国都属于支柱型产业,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的健康产业未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是一个21世纪的超级朝阳产业。
中国健康产业痛点:支付体系的不合理引导
健康产业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叫支付方,它解决“谁买单”的问题,由三支柱构成:第一支柱是政府保障的社会保险,第二支柱是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的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第三支柱就是我们个人购买的商业保险。另一部分就是服务的提供方。包括各类医疗、养老服务,以及在这背后支撑着医疗服务的健康不动产、硬件设备和庞大的数据体系。
从支付方来看,中国健康产业的需求增加了,但是支付准备不足。不仅仅是我们的第二支柱发展不充分,第一支柱的基本医疗保险也面临很大的缺口,医疗费用开支结构存在较大问题。在高度市场化的美国,44%的医疗开支由政府的保险提供,33%由商业保险公司来提供,个人支付占比11%。德国68.9%的医疗开支由社会保险提供,个人支付占比13.5%。德国有数百个相互竞争的非营利医疗保险机构,具有社会公共开支的性质,但是不由财政来进行兜底。在中国,政府开支占30%,社会开支占36%,个人现金支付占32%,也就是说中国的消费者自掏腰包的比例在全世界是非常高的。
从服务提供方来看,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低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存在结构性失衡。医疗和健康的服务提供体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院前、院中和院后。院中的提供方就是治疗急性期疾病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院前是急性期之前的预防保健和针对常见病和慢性病的维持和改善治疗。院前系统在整个医疗保健系统里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在英国的服务供给体系中间,大概有50%是家庭医生。这些家庭医生的作用就是诊疗我们大部分的常见病,患者不需要到三甲医院去排队,避免耗费昂贵的资源。同时,家庭医生和全科医生能够协助你进行健康管理,让我们在平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观念,这对健康的促进非常重要。然而,在过去十年的医保改革中,我国在院前和院后的投入相对匮乏,预防、康复、护理和养老的供给存在巨大缺口,人们大病小病都去医院,造成了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
归根到底,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是我国现行支付体系的错误引导造成的。医保对很多康复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服务不予支付,很多项目只有住院才能报销。所以本来门诊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患者会选择住院,而住院的费用是最高的。以医院为中心建立医疗保健体系的成本十分高昂,要矫正这一结构,一方面我们需要更多的康复和长期护理的机构以满足老年人的需要;一方面我们要减少过度用药,很多低质量的辅助类用药也是巨大的浪费。
变革支付体系:健康产业改革根本
中国健康产业总量供给不足,结构性失衡,要转变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支付和供给侧双重着手。但位于中枢地位的改革是支付体系的改革。支付体系这个龙头改变了,自然会引导供给侧结构的变化。
在支付体系上,一方面要增加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建设投入,特别是企业年金和长期的商业健康险。因为我们国家人口巨大,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社会保险只能广覆盖和保基本。而更高的中高端需求则一定要靠商业保险来补充。另一方面要增加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特别是医保基金的管理方面,应委托更加专业的机构来对市场化的医保基金运营进行控费。
在给付结构上,要改变今天的以三甲医院或以等级医院为核心、按项目支付的体系,增加对康复和护理的倾斜,增加相应的保险项目以及提高给付比例和标准。
同时,健康产业也面临资金投入规模大、回收周期长、运营管理比较困难和产业的利润比较薄等问题。
因此,这个世界上最适合办医院、办养老的只有四类机构。第一是政府,因为有社会的责任;第二是宗教组织,因为有慈善的责任;第三类是大学,因为要做研究;还有一个就是保险公司。因为保险公司收了保险费以后,我们希望投保人能健康,不得病、少得病,一旦发病后减少错误治疗,快速治好。所以保险公司和医疗健康产业是有先天的、内在的、产业上的一致性。从利益上来说,过去欧美的保险机构都强调专业化,但是它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即支付体系和服务体系是处在对立面的,保险公司希望少赔付,医院希望从保险公司多捞点。从奥巴马ACO的责任医疗法案的改革之后, 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之间的产业整合成为了全球趋势,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做好健康管理和预防,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效率。
泰康的实践
泰康在健康产业做了10多年的探索,基于国际先进经验和对保险本质的理解,我们开创了全新的商业模式。我们认为保险不是单纯的风险防范的工具,也不是一个单纯的金融工具,它的本质是照顾人的生老病死,是为了人的健康和长寿这样一个终极的目标。要实现健康和长寿,就必须有充足的财富准备。因此我们形成了“活力养老、高端医疗、卓越理财、终极关怀”四位一体产品和商业模式,也构建了三个基本闭环,一个是买我们的养老社区、幸福有约的产品,住在我们的现代化高品质的养老社区中,这是长寿的闭环;二是买我们的医疗保险,享受我们的医疗体系和健康服务,这是我们健康的闭环;三是买我们的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享受我们最优秀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服务,这是富足的闭环。三个闭环,四位一体——这是我们开创的商业模式。
泰康健投的核心就是要在中国推动一场养老的革命和医疗的创新,推动养老观念、健康观念和生死观念的变革。过去,人们会觉得老了以后一定要在家里养老,千万不能去养老机构。否则是老人丢脸、子女不孝。但我们就是要让泰康的养老社区成为一个时尚,成为孝顺和身份的象征。我们不是一个传统的养老机构,我们有“五位一体”的生活方式,它首先是一个温馨的家,所有的环境都是家庭化的;同时它是一个优雅的活力中心,所有文娱设施一应俱全;我们同时还是一个医疗保健中心、一个精神家园以及一所开放的大学。这种现代模式的养老社区,具有居家养老两个不可替代的功能。第一是社交,居家养老可能使老人脱离社会,精神上的孤独感会对健康状况产生极大影响;第二个是及时的医疗救助,在养老社区里面,有无处不在的紧急呼叫措施和运行安全的医疗保障。
养老社区带来的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健康幸福的、全新的生活方式。再加上完善的老年急救和医疗保障服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希望住在养老社区的人平均寿命比社会上要长8到10年。
此外,我们还聚焦老年生命产业链,构建“医养康宁”服务体系,通过医疗、养老和保险的垂直整合,打造现代化的健康服务网络,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养老、康复护理和医疗健康服务。如今,泰康健投已经成为泰康大健康业务发展的核心平台和载体,专业从事医养健康产业投资开发、资产管理和运营服务业务,拥有泰康之家、泰康医疗、泰康纪念园、泰康健康不动产、泰康健康产业基金等多个专业医养品牌。致力于改变中国人的健康养老观念与生活方式,持续创新,深耕老年生命链产业,协同泰康集团保险业务,服务保险机构,成为中国最大的高品质连锁养老健康服务集团。(文字:黄好 ,图片: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