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oldSite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 正文
他成就了今日的“最美大学”,家人们来武大寻根
发布时间:2021-03-26 11:34:41  点击数: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今天的珞珈山,是武大学子心目中母校的代名词。徜徉其间,绿树如荫,蔚然成林,庭轩幽趣,鸟语花香,优美的山色与如画的东湖相互辉映,成就 “中国最美大学”的优雅底色。

直到今天,我们在欣赏珞珈山美景的同时,仍然会时时感念这一切美景的造物者。其中,武汉大学教授、农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叶雅各先生可以说功不可没。在他的亲自筹划和设计下,珞珈山从一座濯濯童山长成了如今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的盛景。

2021年3月25日,清明节前夕,叶雅各先生的三位外孙女梁景康(叶雅各大女儿叶宝宁之女)、李琳(叶雅各三女儿叶康宁之女)、周云(叶雅各小女儿叶禧宁之女)及家人专程来到武汉大学参观,寻根叶雅各先生的足迹,追忆并怀念外公。她们说,外公留给家人的最宝贵财富就是对名利淡泊宽和的态度,以及对世界永远保持一颗好奇的童心。

(叶雅各先生的外孙女、外孙女婿在先生的照片前合影留念。右起分别为李琳、周云、梁景康及丈夫。 金秋 摄)

武大选址珞珈山,他居功至伟

叶雅各在求学时期,目击“洋木”进口日增,而国内童山濯濯,水旱灾害频甚,感触很深。在当时北洋政府林政不修,又少有人重视林业的情况下,他毅然为振兴中国林业献身,选读林学,于1917年赴美深造。1918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森林系科学学士学位;1919年又入美国耶鲁大学森林学院学习,获森林硕士学位,奠定了他终身致力于林业的基础。

1921年,叶雅各离美赴欧考察森林情况后回到祖国,就任南京金陵大学森林系教授兼系主任。时年仅27岁,为中国林学界少数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叶雅各在美国耶鲁大学学习时候与同学的合影。 家人提供)

1928年7月,叶雅各受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后改教育部)指派,任“国立武汉大学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简称建委会)委员兼秘书。在国立武汉大学筹委会会议上,建委会主任李四光提出当时东厂口的校园狭窄,要办好武汉大学需要必须在城外另觅校址。叶雅各早年曾在武昌东湖一带考察农林,对卓刀泉东湖嘴一带很熟悉。他认为此地虽系荒山造林困难,但是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是最适宜的大学校址。在他的极力推荐下,建委会的筹备委员们经过选址考察,一致决定将武汉大学的新校址定在珞珈山一带。[1][2]

珞珈山茂林美景,由他亲自设计

从1929年起,叶雅各按照建委会的规划,在校园、林场、植物园及一切可以绿化的道路网和荒山隙地,亲自进行造林设计。

武汉大学校区绿化堪称叶雅各而立之年的杰作,也是武汉三镇绿化典范。从其《武汉大学绿化过程及措施的历史》一文中可见一斑:规划设计有林场、果园、植物园、校园、苗圃以及四旁植树,整个绿化面积占校区总面积的2/3。林场是个大片相连的混交林,针叶与阔叶树数量大致相等。山林植树以马尾松、小叶麻栎为最多,次为杉树、枫香等,因鸟多而从未发生过松毛虫。果园占地约600亩,广植桃、梨、杏、苹果、花红、樱桃等。植物园占地150亩,有木本植物300种。大小道路占地200左右,树种繁多,主要由樟树、枫杨、悬铃木、梧桐、白杨、银杏、柳树、乌桕、重阳木、泡桐、洋槐等生长较速,树形较好,成荫较快的树木组成。四旁则以常绿的圆柏、刺柏、桧柏和樱花、梅花、桂花等花卉相辉映。校园以常剪的草坪为主,四围各样乔木环绕,中间有灌木小丛错杂其中。山林保护以结合地形的道路网,在造林前修6尺宽的生土化防火路,每条相隔约300尺,即使火灾发生也能控制在15亩以内。其设计之科学和精致,独具匠心。

(如今的武汉大学郁郁葱葱,得益于建校初期的造林规划。 李好 摄)

到1932年底,整个珞珈山地区绿化成效显著,但在日军侵占期间,遭受严重摧残。抗日胜利复校后,他立即着手封山补植,不仅使山上树木尽快得到复苏,林木葱茏,而且林相更为美观。几乎每一棵如今耸立在校园内的大树,都是当年叶雅各先生筹划和亲自参加种植的。尤为难得的是,他身为生物系教授(后为农学院院长),此后若干年内几乎整日在幼林中巡视,一旦发现有破坏树木之事,立即严肃处理,决不轻饶。在他的悉心管理下,不足10年珞珈山上已蔚然成林,鸟语花香,成为全国绿化的典范。如今的珞珈山,更是以“全国最美大学”的美誉闻名遐迩。

1936年,叶雅各任武汉大学农学院院长时,开始着手招收林业专修科学生。抗战胜利后,他立即从贵阳美国陆军工程处返回武汉大学,1946年继任农学院院长,增设森林系。他治学严谨,注重学以致用。在武汉大学任教时,叶雅各谆谆告诫学生:在课堂里学习,只是给你们一张步入林学大门的入场券;所学各种林业专业知识,是给你们一把打开森林宝库的钥匙。他认为,林学家的事业在山区,要走最困难的路,爬最艰险的山,穿没有走过的林,去发现前人没有来得及发现的事物。为了使学生识别和牢记某些重要树种的特征特性,往往不辞寒暑,步行数里去实地讲授。[3]

(为纪念叶雅各先生对武汉大学的卓越贡献,学校将建国前珞珈山校园内建成的“文法理工农”五栋建筑之一——原国立武汉大学农学院命名为“雅各楼”。 张焰 摄)

家人眼中的叶雅各:“外公是个潇洒和蔼的老头”

今年69岁的梁景康是叶雅各先生的大女儿叶宝宁之女,因为是孙辈当中最大的孩子,她比其他弟弟妹妹幸运,小时候有过一段在外公膝下承欢的经历。但因为当时年纪尚幼,她对外公的印象也不太深。在她的记忆里,外公工作很忙,不怎么爱热闹,但喜欢下象棋,经常在晚饭后摆出棋盘,自己和自己对弈。当时不到十岁的梁景康看不懂外公棋艺的高低,只是觉得这个时候的外公非常放松。在她眼里,外公是个特别和蔼可亲、潇洒帅气的老头,甚至从来没有训斥过自己。“可能因为他在国外留过学,所以小时候就觉得他跟其他的老人家不一样,很好看。”梁景康说,外公个子很高,微胖,举手投足都有一种洋气的派头。当时叶雅各已经调任湖北省林业厅厅长,属于“高干”家庭,但平常家里的各种花销都很节省,决不铺张。叶雅各待人也非常和气,对自己的司机也非常尊重,十分强调平等。

(在武汉大学校史馆,梁景康与丈夫以及两位表妹认真听取了讲解员对于武大校史的介绍。在提到关于叶雅各先生的部分时,他们都会格外留意。 金秋 摄)

叶雅各任林业厅厅长期间,经常到全省各地山林视察。大概是因为长期在田野间作业的积累,叶雅各爬山的时候健步如飞,经常把同行人员甩出一大截。

叶雅各对孩子们的教育既严格又开放,一方面要求子女们要做有善心、有涵养的人,从小就要有“table manner”,另一方面从不因自己的喜恶去干涉儿女的喜好与志向,常常鼓励他们要在自己的领域好好干。梁景康记得,在外公“无为而治”的教育下,自己的妈妈、舅舅、小姨们都很“洋派”,特别是两个舅舅,溜冰、打猎、摄影……样样都会,李琳的妈妈叶康宁,叶雅各先生的第五个孩子,遵从自己的兴趣爱好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成为了中国美声声乐教育大师周小燕的弟子。其他几个孩子也都各自凭着自己的志向,或者学文,或者从理,或者行医。梁景康说,得益于这种开明的家风,家族成员之间特别融洽。

(武汉大学校友总会工作人员向梁景康等人赠送叶雅各先生在武大的档案资料复印件。 金秋 摄)

叶雅各简介

叶雅各(1894-1967),又名雅谷,广东番禺人,著名林学家,中国近代林业开拓者之一。1928-1949年间两度在国立武汉大学任教,为选定珞珈山新校址的重要人物,并为珞珈山校园的造林绿化建设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全面实施。曾任国立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兼秘书、理学院生物系教授、代管平汉路农林场委员会主任委员、农学院首任院长、迁校委员会委员、农学院森林学系主任等职。

[1]《武汉大学校史新编(1893-2013)》,谢红星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2]《国立武汉大学初创十年(1928-1938)》,涂上飙主编,长江出版社。

[3]《武汉大学历史人物选录》,谢红星主编,长江出版传媒。

(采写:刘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