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oldSite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 正文
创业论坛第五期第7讲| 毛振华:尊重常识、坚守专业、勇于放弃、顺势有为
发布时间:2020-11-12 14:19:08  点击数:

“中诚信始终在坚守常识和专业,我相信它会是一个百年老店。”

1.jpg

11月11日晚,武汉大学创业论坛第五期第7讲在工学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开讲,武汉大学1979级政治经济学校友、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走上创业论坛课程的讲台,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的商业思考。

两个多小时的课程中,毛振华校友回忆了珞珈山求学的点滴时光,讲述了自己创业的心路历程,语重心长地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人生经验与感悟,送上了一句句真诚的建议与期许。

1.jpg

武汉大学校友事务与发展联络处处长邓小梅等到场聆听。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杜晓成为毛振华校友颁发“珞珈时光”纪念礼品——毛振华校友在校期间的学生档案。

以下为课程实录:

关于创业,我先从自己讲起。我们上大学的时候,还没有什么创业的概念。考进武汉大学,意味着毕业后就成了国家干部,因为当时武汉大学的毕业生基本都能做公务员。

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国家改革转型的初期,这是一段激动人心的时光。2012年在西亚一个论坛上,我分享介绍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经验,同大家的观点不同,我认为1978年到1992年这段时间是非常重要,因为这14年是中国共产党在完全掌握局面的情况下领导和推动的一次改革,是一段艰苦探索的时期,而且这一阶段政府几乎动员了当时所有的社会精英参与到这场改变中国的战斗中来。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只有19岁,24岁的时候就当上了处级干部,后来觉得自己在公务员体系内能发挥的空间不大,就和陈东升校友一起下海创业,创办了中诚信。“92派”大家可能都知道,陈东升最先提出这个词,它不是指1992年所有创办公司的人,而是指92年从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有大学以上学历的社会主流精英下海创业。这批人出来创业有一个比较好的视角,不管是商业模式和技术方面都有创新性,并不是简单的模仿。我认为,这与我们这批人在大学所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

虽然创业这么多年,但我心中的学术梦、教师梦总是挥之不去。我是从农村出来的,进入武汉大学之后,内心充满了新奇感。当时武大是全国教育改革的试点,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跨专业的课程,因此我们有机会接触到许多文史哲类的课程,而且武大的老师讲课都非常精彩,我也第一次知道人类社会有这么多伟大的思想。那时候我就有一个愿望,就是以后也要当老师,把这些伟大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把自己所学习到的东西回馈给社会,我认为这是我的一份责任。所以,在后来的人生中我一直在寻求当老师的机会,现在,我在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均担任教职,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在了教育和研究上。

下面主要根据我这些年的学术研究,给大家讲一下创业的一些规律和自己的思考。

1.jpg

在突破中成长:企业扩张的机理与路径

1. 企业性质的资本化观点

对企业的研究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企业的性质是什么?

传统观点主张企业异质性,不同企业的典型属性存在差异。而资本化的观点认为企业都具备一样的资本化属性,企业是能够换算成资本的一个组织。每一个企业的意志化形态都是附属在资本里面的,归根到底要依靠管理、科技或者其他的去挣钱。

资本化企业的契约属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的所有资源看作动态的资本形式,而非静态的物质形式;二是企业扩张是通过资本化将外部资源转化为能够控制的资源;三是资本化企业强调契约属性,资本契约决定了企业的治理结构。资本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围绕三点:资本契约下有效的公司治理;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企业扩张;平衡资本成本和风险收益获取利润。

2. 企业扩张动因的传统观点和资本化观点

一旦开始做企业就是走上了一条资本的“不归路”:有的企业因为业务扩张,资本要随之变大;有的企业因为资本大了,所以业务也必须要扩大,企业的资本处于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

传统观点认为企业扩张的动因主要是由于要素边际收益的变化、新技术的出现、需求变化、新市场的出现。而资本化企业扩张视角认为,企业扩张的动因在于以资本运营为导向,实现以资本为核心的跳跃扩张。过去一个企业家在介绍自己时会说,“我是做汽车的”,但是现在不是这个说法,而是说“我是做企业的”,因为他可能换过很多专业、领域。出现这种变化的核心是新兴企业围绕资本而创造性地扩大,多元化地扩张,而传统企业只讲围绕单一行业的扩张。

1.jpg

3. 企业扩张的方式和路径

企业实现扩张主要通过两种方法,一种是“做大”,一种是“吃大”。做大即基于现有资源和管理能力,通过资本积累获取增量资源,然后依靠增量的生产和盈利渐进实现扩张;而“吃大”,主要就是指通过收购或者并购,增量部分相对独立,有盈利能力。传统的“做大”,一定要以产品、客户或产业链为“轴”,单一方向地做大。而资本化方式,具有资本运营能力即可。传统的“吃大”,标的企业与自身业务有很高关联性,做汽车的可能会收购另一家汽车公司,而资本化企业的“吃大”,可能会在不相关的行业进行,比如说从房地产跳到金融,从外卖跳到电商,把资本的优势转化到更多可以赚钱的行业里面去。

现在还有一种说法,借用《三体》里面的“黑暗森林法则”,主要是在互联网这种竞争激烈,淘汰很残酷的领域出现。“黑暗森林法则”是指在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向一切怀疑的地方“开枪”,向有动静地方“开枪”,互联网企业竞争也是遵循这个法则,只要出现其他可能会对自己造成影响的企业,就立马收购或者“消灭”掉。

4. 关联性扩张和跳跃性扩张

关联性扩张,一般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横向扩张,把同样的产品扩张到不同的区域,也叫区域性扩张;另外一种是纵向扩张,延伸到产业链的上下游,比如,麦当劳觉得供应商的鸡肉质量不好,可能就去做养鸡,觉得店铺租金太高,可能就去做房地产,这叫产业链扩张。不过现在出现了新的形式,就是沿着你的客户扩张,研究这个客户如何才能跟我们的企业发生联系,在了解到客户的生活习惯、爱好等信息后,然后思考可以为他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获得一个客户后就想尽办法把充分利用客户的价值。

跳跃性扩张,是指从一个行业进入另一个毫不相干的行业,核心就一点,就是资本,这种扩张只需要一步。

5. 不同阶段企业需采用的融资方式

企业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初创期、扩张期和成熟期。

企业在初创阶段的融资可以采用高息贷款或低价卖股的方式。创业初期,企业信用低,是很难获得银行贷款的,通过低价卖股拿到资金,可以首先获得一个发展的舞台,这些年流行的天使投资人就是这样一个方式。

发展至扩张阶段后,企业的融资方式就变得非常广泛,可以通过银行贷款、信托、资管计划、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等方式进行融资,发展至成熟阶段融资成本显著降低,可以高价卖股、低息贷款,即通过债券融资获得较低成本的资金,通过IPO高价买股。

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扩张的风险

企业不扩张会死,在竞争的背景下,企业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方能长久经营;但扩张不当反而能加速企业的死亡。因为企业的扩张存在很多风险,如管理、企业文化、资源供给、产业发展、人才以及资本等方面的风险因素。所以企业扩张既存在扩张不足的风险,也存在扩张过度的风险。扩张不足,就会处在竞争劣势,而扩张过度则资本就会缺乏持续性,从而引发一些系列问题。扩张的核心是要防止过度扩张,对于融资一定要慎重。

我做过一个比喻,企业扩张就像吹气球,气球吹到一定程度,很薄的时候,表面就像云彩一样在移动,看起来很漂亮。但其实这个阶段再吹就要炸了。企业扩张就是要把握好这个度,既需要看起来漂亮,同时又不能吹爆了。所以说,一个企业决定大规模扩张的时候,就是决定生死的时候,一定要清楚其中的风险。

1.jpg

三、敢于放弃,方得永生:中诚信的成长之路

作为一个创业者,我做的公司并不大,很可能是中国最小行业的龙头企业,所以我的经验对于一些小的企业来说,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首先给大家简单说一下评级行业。掌握评级的国际话语权能够攫取全球资本市场的风险定价权,还可能影响一国的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信用评级机构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至关重要的枢纽之一。中诚信就是进入了这么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

信用评级是金融市场重要的基础设施,信用评级机构被称为债券市场的“看门人”,在金融市场运行中发挥着揭示信用风险、辅助市场定价、提高市场效率等作用,评级公司报告可以直接影响到金融产品的定价,评级越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就越低。比如说公司发行债券,信用评级的高低就直接影响利息的多少。

中诚信一直在评级行业起着引领的作用,长期以来的市场占有率在40%左右。2020年我们还实现了逆势增长。但从1992年创办,直到2006年公司评级业务都处于亏损的状态,这期间经过了14年的漫长发展过程。当初创办中诚信是抱着做中国版“穆迪”的想法,但当时中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市场上债券很少,也就意味着我们连服务的对象都没有,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中诚信都是在推动中国债券市场的建立。

在早期的时候,为了企业能活下去,中诚信做了很多其他业务,比如投行的业务,还控股了很多上市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等。但慢慢久了就会发现有角色冲突、利益冲突在里面。作为信用评级机构必须保持公正性、客观性,不能既掌握着评价别人的权力,又去和别人竞争。后来经过反复地、痛苦地考量,我们舍弃掉了其他光鲜的、值钱的业务,专注于信用评级领域。我想,虽是苟且,但也是永生。中诚信始终在坚守常识和专业,我相信它会是一个百年老店。

现在中诚信又找到了自己新的定位和角色,叫“独立第三方”,我们把信用评级从金融拓展到了更多的领域,比如做大健康产业的评价者,建立医疗信用体系,还做绿色金融、金融数据、社会信用大数据等等。我们将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信用产业集团,做最有影响力的独立第三方机构,目标是走向国际,提升评级话语权和国际市场影响力。

所以,回顾中诚信的成长之路,我的商业思考可以总结为四个词:尊重常识、坚守专业、勇于放弃、顺势有为。

1.jpg

(录音整理:石永 摄影、编辑:金秋 审核:刘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