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玫瑰,手有余香。当牵挂化作实际行动,当感恩变成爱的传递,在一次次馈赠中,微爱珞珈,茁壮成长,涓涓细流汇成爱的海洋。截至2019年5月,四年里,微爱珞珈共计收到20944人次捐赠,累计接受捐款4012751.6元。
数字也许只是冰冷的符号,沉默的客观。但在没有温度的数字背后,却有着一个个真实可见、温暖可感的动人故事。如果说每一次捐款是情感累积的结果,那捐赠背后的故事,则是爱的萌芽。这颗萌芽在与武大的结缘之时便已种下,又在天南海北的久久牵挂中茁生。萌芽一路向阳生长,成为支撑微爱珞珈一路走来的坚实力量,成为每一位珞珈学子心系武大的情感纽带。
数万人次的捐赠难以一一致谢。四周年之际,我们采访到6位捐赠人。用他们的故事向每一位陪伴“微爱珞珈”一路成长的人致敬。
叶芳:珈的温暖细水长流
“我们珞珈人喝过东湖长江水,看过樱花盛开,闻过桂花飘香,回馈母校是自然而然的事,虽不能至多至大,但细水长流的捐赠也是力所能及的。” 在2000级电气工程学院毕业的校友叶芳心中,天下武大人是一家,回馈母校义不容辞。
她的这份热情与责任,则源于这些年感受到来自“珈”的温暖。
“这次采访就像打开了尘封了十几年记忆的闸门,很多在珞珈山下美好的记忆扑面而来。” 叶芳还清晰地记得刚入校时迎新的场景:学长学姐们热情又细致,一边帮着新生和家长拿行李、送宿舍,一边介绍学校的情况。这让初来武大的她倍感温暖和安心。后来自己成为学生会干部,也用实际行动传承着这一传统。一年一次的迎新一直被热情和温暖填满,在一代代珞珈学子间口耳相传、又身体力行地实践着。
纵使毕业离校,这份“珈”的温暖也没有断。随着时间流逝,叶芳所属的“组织”也从武汉大学,变成了北京校友会,再到了现在的苏州校友会,毕业多年的叶芳说,无论在何地,都能在校友会中感受到“珈”人的关怀,感受到来自母校的牵挂与期望。“各地校友会是大家坚实的后盾。”
在这样一份情怀的激励下,叶芳开始在微爱珞珈项目上持续捐赠,迄今已有20余次。“学生有热情有干劲,就是缺钱,自己当年做社会实践活动时也曾囊中羞涩过,所以也想尽一份力,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些帮助。”
2018年的微爱云跑活动叶芳也有参加:“这样的活动又健康又有宣传作用,一举两得,多多益善。”她期望微爱珞珈通过与地方校友会的合作和推广,能够让更多武大人知道,做得更好。
姜玖华:武大教会了我怎样去爱
95级经济学专业的姜玖华说,在武大的四年教会了自己怎么去爱,去爱别人,去爱这个校园,去爱周围的一切。回忆起当年住在梅园的静谧时光,他说那种心安的感觉很像家:“武大教会我如何感性地对待这个世界”。
姜玖华对“微爱珞珈”有着特别的感情。上学那会儿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姜玖华属于贫困生。“老师和同学给予我了很多关心和帮助,通过学校办理了贷款,最后还减免了学费。” 以学生为本的武大,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把这些关怀视为一份恩情铭记于心,决心用实际行动回报母校。
通过“微爱珞珈”帮助困难师生就是他选择的回报方式之一。从“微爱珞珈”成立之初,姜玖华就一直关注着它的成长。迄今为止,姜玖华校友已经捐款十余次。
“我们每个人做些力所能及的支持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作为一位学长,他希望通过微爱珞珈可以给生活上有困难的学弟学妹们一点支持,也让他们体会到学长学姐们的关怀,把武大的精神传承下去。
李伯友:武大的孩子母校始终记得
“那次回母校,正值国庆期间,学校门卫对外来车辆管制比较严,没想到我一说自己是校友,想回来看看母校,便立马放行了。” 这一在外人看来很小的一件事,却让校友李伯友深受感动。这样一个小插曲,让李伯友觉得,武大的孩子,母校始终记得。
“我们虽然都是普通人,不能像一些知名校友一样一下子捐几百万几千万,但每次看到母校,就会想要贡献一些自己的力量”。李伯友说,他第一次了解到微爱珞珈是通过公众号看到的,“自己当时也不太会用手机,但看到关于微爱珞珈的推广觉得十分新奇,也很亲切,便稍微捐了一点“。现在他关注了许多和武大有关的公众号,经常关注母校的变化。目前为止,已捐款41次,共计1202元。
李伯友是医学院的毕业生。他说,一开始选医学这个专业并没有太感兴趣,但后来慢慢变得越来越喜爱。他用老学长的语气亲切地希望:“希望学弟学妹们好好学习,珍惜在武大的时光。”
李醉白:定期的捐赠成了习惯
“在校的时候并不觉得,离开之后,就越来越想。” 正如许多武大毕业生一样,大学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曾经以为的平平淡淡、理所当然,在毕业后慢慢发酵,对母校的想念越来越深。
在2015年上海校友会的一次活动上,07级软件工程专业的李醉白(捐赠用名)校友第一次了解到“微爱珞珈”小额捐赠项目。“当时是母校的一位老师专程来到上海,向大家介绍这个项目,了解到可以帮助有困难的母校师生,很多人现场就捐赠了。”从那之后,李醉白陆陆续续向“微爱珞珈”项目捐赠29次,金额近5000元。
“回馈母校,小钱略表心意。” 除了作为校友的心意,李醉白的捐赠也对母校的一份感恩和反哺。大三那年,李醉白的父亲去世了,家里的情况一下变得十分困难。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他申请到了两年的助学金,这在很大程度减少了他生活上的压力。李醉白说,一笔助学金对学校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受助的学生来说真的很重要。从2015年开始,李醉白每隔一两月就会通过武汉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服务号进行捐赠,每次200左右。“工作后自己的情况也好了,希望能尽绵薄之力,回馈母校。”
刚刚来到上海,李醉白就第一时间找到了“珈”的组织。 在他心中校友会是一个特别温暖的地方。“校友会给我了很多大的帮助,在那里接触到了各行各业的校友,通过各种活动,可以相对低成本地学习到不同领域内的知识,受益很大。”
他表示之后还会把捐赠坚持下去,继续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希望他们眼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要想太多,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坚持就好,一切都会过去的。”
荷叶田田:武大是改变命运的地方
在荷叶田田心中,武大是最美的校园,也是改变命运的地方。她高考填报的第一志愿虽然没被录取,但被调剂到的专业后来也让她十分满意。“武大让我从一个小县城走出来,见到了更加开阔精彩的世界,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参加了2015年校园公益环跑活动让她关注到“微爱珞珈”小额捐赠项目,也是她第一次捐款的契机。
“我在一篇推文里看到,‘微爱珞珈’会以一个信封的形式送给新生365块钱,相当于一天一块,觉得很温暖。”在荷叶田田看来,“微爱珞珈”的寓意特别好。“‘微’是无论金额大小和捐赠次数,同时谐音英文‘we’,代表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在之后逢年过节或者偶然想起的时候,她便会捐出自己的一份心意。到目前她以“荷叶田田”为名已经累计捐赠25次。
关于微爱珞珈,她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校友们对武大感情深厚,但知道这个项目的人还不是很多,需要更好的宣传。其次,建议可以加强捐助者和受助人之间的交流联系,让捐赠者具体了解到这笔钱是如何帮助到别人的。”
李晖:感同身受是捐赠的开始
关于捐赠,其实常常并没有隆重的理由,一点点单纯的感同身受就是捐赠的开始。“我上学那会儿,总是到月末就弹尽粮绝,想着要是谁能赞助我100元生活费,无疑是雪中送炭了。”
两年前,1998级英语专业校友李晖开始向微爱珞珈进行捐赠,固定每月一次,已累计捐赠近30次。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一些学弟学妹们摆脱月底的困窘。“不以善小而不为,小小心意,尽绵薄之力。”
在李晖校友心中,持续的捐赠也是与母校保持互动的一种方式。如今事业有成、为人父的他,对母校充满怀念和感恩。在武大,他留下了樱顶守夜看狮子座流星雨的青春浪漫记忆,还遇见了爱情,找到了一生的伴侣。“在武大我收获了太多,怀念母校,怀念有母校相伴的青葱岁月。”
关于做公益,李晖夫妻两人心意相通、互相支持。有孩子之前,他们会去孤儿院做义工,给与孩子们一些陪伴。孤儿院不能收取现金,他们就陆陆续续捐赠衣物。“现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有了很多公益项目,为人父母后,我们不自觉地更多关注与孩子相关的主题,希望尽可能为孩子们带去些光明和温暖。” 力作能及地做些公益,已经成为这个小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
采写:金秋 王杰 张广江 王浩伟 梁萱华
审核:刘丹